中文 / English
EN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

【锻造新优势】我校附属中心医院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2025-04-02 李香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表彰决定,我校附属中心医院凭借卓越的医疗技术、多学科协作的创新实践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学校深化医教协同、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

创新引领 技术突破彰显硬核实力

作为大工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附属中心医院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神经医学领域,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外科专家陈东教授带领团队,以“颈总动脉阻断时间不超7分钟”的高效标准,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EA),并联合神经介入团队开展复合手术,攻克复杂血管病变难题。今年3月,团队通过外科清障与介入架桥的精准配合,成功为一名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重启生命通路,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硬核”实力。

心脏大血管外科同样捷报频传。副院长庄熙晶带领团队在东北地区率先完成首例“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架起生命之桥。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更成为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最佳诠释。与此同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团队累计完成2582例手术,心血管内科单日完成60台介入手术,多项数据领跑行业,彰显了医院在微创与精准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协同攻坚 多学科联动守护生命防线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大工在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平台建设上的鼎力支持。依托学校在工程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优势,附属中心医院构建了“心脑协同”特色诊疗体系。神经医学中心与心脏大血管外科两大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以“双引擎”之势推动技术创新,前者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动脉取栓等技术领跑脑血管疾病治疗;后者凭借人工心脏植入、微创瓣膜手术等尖端术式屡创生命奇迹。

在复杂病例救治中,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成为制胜法宝。例如,针对一名颈内动脉闭塞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神经外科与介入团队无缝衔接,三小时内完成从斑块切除到支架植入的全流程治疗,让近乎闭塞的血管重获生机。这种“积力而举、集智而为”的协作精神,正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医工融合 大学赋能铸就发展高地

作为大工附属医院,中心医院始终与学校同频共振,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学校通过加强医工交叉平台建设,按照市校协同“1+2+N”实施方案,支持附属中心医院心脑血管医学研究院发展,依托各自学科与人才优势,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近年来,双方在医疗大数据、智能医学检测技术、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多项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惠及广大患者。

奋楫扬帆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渤海潮涌,奋楫争先。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工附属中心医院将以此次表彰为动力,继续锚定“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目标,依托大学资源优势,聚力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微纳机器人、医学大数据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智能诊疗”迈向新高度;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导向,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为滨城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有温度的医疗保障,向着“国家级医学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

下一篇:情系教师节: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宋丹率队慰问附属中心医院教师并召开座谈会